目录

工作流总结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工具软件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我个人也热衷于探究各种新奇的软件APP,在这里总结一下平时学习生活涉及到的软件以及工作流。

https://pictures-1309138036.cos.ap-nanjing.myqcloud.com/img/sss.png

工作流的不同阶段

我个人喜欢将学习生活的工作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信息输入 -> 信息整理 -> 回顾总结 -> 创作输出。

信息输入

其中,信息输出包括从各种能接触到的信息源中获取的自身感兴趣的知识点,比如平时阅读论文的笔记以及看网课的笔记等,我会选择在Notion中编辑他们,这样方便各个设备之间同步。

除了笔记、论文等较为集中的信息摄入外,一般会涉及到一个概念就是稍后阅读 。我一般会将微信公众号的推送、medium以及知乎等博文的推送等碎片化的知识点整理到一个临时存储平台中,这里就是pocket,然后定期清理一波,将他们划线批注,提取其中较为重点且易忘的部分。为了减少手动操作,我使用Readwise软件,绑定pocket以及我的知识库Notion,这样我在pocket中的阅读结果就可以自动同步到Notion中。

信息整理

接下来就是较为重量的软件,Notion,我对它的定位是一个知识库,我会将形形色色的内容放在其中,并且分门别类,定期整理一次。

此外,为了更好地对学过的内容做总结和回顾,我还会在Notion中做一些初步的内容收集以及内容整理。比如想要确定深度学习中BN相关的知识点,我会先在Notion中创建一个page,然后根据BN涉及到的内容,创建不同的标题,每一部分标题对应的资料则是靠平时的浏览学习进行收集。最终,资料内容丰富到一定程度或者个人理解到达一定程度后,我会对这些内容进行初步的整理,以实现个人学习的内容输出。

回顾总结

经过Notion做初步的收集和整理之后,我选择使用Obsidian这款软件做我的内容回顾与总结。其实对我个人来说,从功能上来看,Notion与Obsidian存在很多重合的地方,比如Obsidian中的日记功能在Notion中也可以通过Calendar实现。但是考虑到Notion自身的同步以及对各种网址和文件等较为友好,在很多功能方面我都选择了Notion,唯独回顾总结这里我选择了使用Obsidian,原因在于其本地化的设定正好可以与我的个人博客相关联,这样我就不需要在Notion中写一遍总结之后为了博客再将其导出到单独的Markdown文件中。

因此,我对于Obsidian的定义更加纯粹,就是单纯的内容整理以及总结的平台,其附带的关系图谱也可以帮我较好地管理输出的内容。

创作输出

其实这部分已经在回顾总结的阶段做好了,由于Obsidian的本地化以及各种强大的插件,可以让我很简单地将Obsidian中的笔记应用到博客的发布上。举个例子,我会将Obsidian中的内容按照类别分类,然后放入不同的路径中,再通过超链接关联到博客发布时要读取的路径。接下来在编辑时,借助Templater这些插件,保证Obsidian中的样式与博客需求的一致即可。

而说到博客,我使用github进行版本管理,使用hugo将Markdown文件编译成静态的网页内容,主题则是选用LoveIt(这是我对比各种主题风格之后唯一较为喜爱的),然后使用github pages的功能,将生成的静态网页文件上传到远端之后,对应地就可以通过 xxx.github.io来访问到我的博客内容,为了使其更具备个人属性,我还为它买了一个专属的域名。

OK,综上,这就是我日常的工作流过程~